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主要观测点 | 评价标准 |
⒈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2分) | 1.1培养目标(50%) | 1.1.1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1.1.2专业师生对培养目标的了解程度 | 1.1.1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符合度高为优秀,较符合为达标,不符合为不合格 1.1.2师生对培养目标很了解为优秀,了解一般为合格,不了解为不合格 |
1.2培养方案与培养规格(50%) | 1.2.1培养方案与培养规格 | 1.2.1先进、科学、合理为优秀,比较合理为达标,明显不合理为不合格 | |
⒉教师 (3分) | 2.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教师发展(40%) | 2.1.1师资队伍规划
2.1.2师资队伍结构
2.1.3师资职业发展 | 2.1.1有规划且执行好为优秀,有规划执行一般为达标,无规划为不合格 2.1.2结构合理为优秀,结构一般为达标,结构不合理为不合格 2.1.3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参加海外研修或参加实践锻炼的20%以上为优秀,10%-19%为达标,10%以下为不合格 |
2.2教师科研情况(20%) | 2.2.1近三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2.2.2近三年教师主持科研课题及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情况 | 2.2.1代表性学术论文他引次数10次以上为优秀,10次以下为达标,无他引次数为不合格 2.2.2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为优秀,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为达标,无获奖成果无课题为不合格 | |
2.3教师教研与教学水平(40%) | 2.3.1近三年教师发表教研论文情况
2.3.2近十年教师主持教研项目及各类教研获奖情况
2.3.3近三年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承担专业课的比例 2.3.4学生评教优良率 | 2.3.1有50%以上教师发表教研论文为优秀,20%-49%为达标,20%以下为不合格 2.3.2有20%以上教师主持并获得省级高教学会以上教研课题并获得奖励为优秀,10%-19%为达标,10%以下为不合格 2.3.3高级职称专任教师上课比例100%为优秀,95%为达标,95%以下为不合格 2.3.4学生评教优良率85%以上为优秀,60% - 84%为达标,60%以下为不合格 | |
⒊教学支持资源及有效利用(2分) | 3.1教学基本条件及利用(30%) | 3.1.1近三年专业年度经费 3.1.2信息化平台利用状况 | 3.1.1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为优秀,基本满足为达标,不满足为不合格 3.1.2利用状况好为优秀,一般为达标,较差为不合格。举例例证 |
3.2实验实习条件及利用(40%) | 3.2.1近三年新增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费 3.2.2师生近三年年均利用教学实验室比例
3.2.3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数量及各基地近三年实习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 3.2.1能满足实验教学任务为优秀,基本满足为达标,不满足为不合格
3.2.2充分利用为优秀,一般利用为达标,很少利用为不合格
3.2.3实习基地数量充足能满足需要,利用率高(50%以上)为优秀,实习基地少利用一般(30%-49%)为达标,利用率低(30%以下)为不合格。举例例证 | |
3.3文献资料及利用(30%) | 3.3.1与专业课程配套的文献资料 | 3.3.1丰富且利用率高为优秀,一般为达标,很少为不合格。举例例证 | |
3.4其他教学资源 | 3.4.1 精品课程与优秀教材 | 3.4.1使用得好为优秀,一般为达标,很少为不合格。举例例证 | |
⒋学生 (2分) | 4.1招生录取情况(20%) | 4.1.1近三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 | 4.1.1 85%以上为优秀,60%-84%为达标,60%以下为不合格 |
4.2教育经历丰富程度(20%) | 4.2.1学生课堂之外活动的机会与选择空间 | 4.2.1丰富为优秀,一般为达标,很少为不合格 | |
4.3专业核心能力与毕业论文(设计)(20%) | 4.3.1专业课程与核心能力培养
4.3.2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4.3.3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科研学生数占在校生总数 | 4.3.1思路清晰,相关课程贡献大为优秀;思路清晰,相关课程贡献一般为达标;有思路,但相关课程贡献小为不合格 4.3.2选题源自实际背景达到50%以上的为优秀,30%-49%为达标,低于30%为不合格(提供近三年毕业论文或设计一览表,提供所有优秀毕业论文和较差毕业论文原件) 4.3.3达到50%以上的为优秀,30%-49%为达标,低于30%为不合格 | |
4.4考研率、就业率与就业跟踪制度(40%) | 4.4.1近三年考研率
4.4.2近三年就业率
4.4.3就业跟踪制度 | 4.4.1大于20%为优秀,10%-19%之间为达标,小于10%为不合格 4.4.2高于95%为优秀,90%-94%为达标,低于90%为不合格 4.4.3有制度执行好为优秀,有制度执行一般为达标,有制度不执行或无制度为不合格 | |
⒌教学 改革 (2分) | 5.1质量工程项目(30%) | 5.1.1历年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 | 5.1.1有且效果好为优秀,有但效果一般为达标,没有为不合格 |
5.2教学成果奖(30%) | 5.2.1近两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 5.2.1有为优秀,推荐申报为达标,无为不合格 | |
5.3生师互动水平(20%) | 5.3.1生师互动制度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 5.3.1有制度且执行好为优秀,有制度且执行一般为达标,有制度基本不执行或无制度为不合格 | |
5.4教学方法改革(20%) | 5.4.1教学方法改革
5.4.2教学方法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 5.4.1有思路有措施为优秀,有思路措施一般为达标,无思路为不合格 5.4.2 5门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的例证 | |
⒍教育 国际化 (2分) | 6.1国际化教育资源(50%) | 6.1.1国际化教育资源 | 6.1.1丰富为优秀,一般为达标,很少为不合格,举例例证 |
6.2学生交流(50%) | 6.2.1出国学习、实习情况 6.2.2各类留学生情况 | 6.2.1高于2%为优秀,介于1%-1.9%为达标,低于1%为不合格 6.2.2留学生高于50人为优秀,介于30-49人为达标,低于30人为不合格 | |
⒎质量 管理 (2分) | 7.1教学管理组织与运行(50%) | 7.1.1组织机构及人员素质
7.1.2教学管理相关制度 | 7.1.1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且人员素质高为优秀,有组织机构且人员素质一般为达标,机构不健全为不合格 7.1.2有制度且执行好为优秀,有制度且执行一般为达标,有制度不执行或无制度为不合格 |
7.2质量管理(50%) | 7.2.1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及利用 | 7.2.1有制度且执行好为优秀,有制度且执行一般为达标,有制度不执行或无制度为不合格 | |
⒏特色 项目 (1分) | 以上维度未能包括但与专业内涵建设有关的特色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