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者:陈豪发布时间:2019-01-22浏览次数:375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掌握数据科学专业方向所需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经济、金融等相关行业知识背景,具备较强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技术和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数据科学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金融、贸易、商务等行业的大数据分析,能利用数据科学方法开展商务流通大数据应用、金融大数据应用,能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新产品和新业务,推动大数据在相关行业的应用创新。

二、培养规格及标准

⒈知识结构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通识教育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大学语文、体育、哲学与社会、文学与艺术、科学与创新、数学思维与经济分析、文化历史与国际视野等;

(2)基础知识:数据科学导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A、概率论A、数理统计、Python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等;

(3)专业知识:大数据探索性分析、最优化方法、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计算统计、应用回归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分布式计算、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文本挖掘等;

(4)相关专业知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商务大数据案例分析、金融数据风险建模、运筹学、管理学、博弈论等;

(5)有关当代知识:数据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前沿。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⒉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据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大数据技术,培养比较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思维;

(2)掌握数据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具有大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的技术,具备解决涉及大数据问题的能力;

(3)掌握系统的经济、金融等方面的行业知识,具有运用数据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均达到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英语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熟练运用专业英语能力。能阅读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方面的专业外文文献,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5)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⒊素质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较高的专业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⒋实践及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从事大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工作所需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式

根据国内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发展动态,并结合我校财经特色采取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具体包括:

⒈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理论讲授、模拟实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等;

⒉课外讲座:专业学术报告、政府官员讲座、相关企业或行业的讲座等;

⒊课外实践:通过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加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并有计划地让学生进入社会企业实习;

⒋产、学、研有机结合:重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学;强调大数据分析方法在经济、金融、贸易、商务等相关行业的中的运用,结合实际问题的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

⒌部分教材和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并通过双语或全英文形式授课。

四、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合格,给予相应的成绩、绩点和学分。成绩考核严格按照《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总则》《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教学质量保证

本专业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制

本科学制为四年,详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七、学分



总学分

必修课

选修课

课内教学

实验教学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168

132

36

123

33

12



八、毕业与学位

⒈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⒉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九、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见附表。

                                                        知识、能力和素质矩阵图

要素

内容

目标要求

方式方法

核心课程

知识

1.通识教育知识

2.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

4.相关专业知识

5.有关当代知识

1.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相关领域的经典理论和发展现状,具有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充实的知识结构。

2.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科学的逻辑思维训练;培养一定的数据建模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掌握经济、管理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掌握数据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大数据分析的各类技术,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相关行业的大数据分析。

4.了解经济、贸易、金融、生物、商务等行业的基本知识,能将数据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这些行业的数据分析,为行业发展提供定性和定量参考。

5.了解数据科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把握数据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背景,能跟进学习大数据分析技术。

1.通识教育知识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配合进行实验、习题加作业等实现教与学同步进行;人文科学知识采用课堂讲授、读书沙龙、报告和讲座等方式进行。

2.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内容讲授、习题课讨论和上机模拟等环节开展教学,同时可以通过讨论班的形式开展教学。

3.专业知识通过课堂讲授与习题课相结合、课后作业和案例项目相结合、课程论文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等方式实现教学共进。

4.相关专业知识以课堂讲授为基础,课后习题和案例分析结合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同时通过讨论班和个人报告等形式深化教学效果。

5.结合专业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讨论研究,既可以融入日常教学,也可以通过专业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哲学与社会、文学与艺术、科学与创新、数学思维与经济分析、文化历史与国际视野、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语文、政治经济学

2.数据科学导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A、概率论A、数理统计、Python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金融数据风险建模、管理学

3.数据可视化、大数据探索性分析、应用回归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计算统计、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分布式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文本挖掘、人工智能

4.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计量经济学、商务大数据案例分析、金融数据风险建模、运筹学、博弈论

5.数据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前沿

能力

1.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

4.现场工作能力

5.实验室工作能力

6.沟通能力

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室技术、信息与通讯等)

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1.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结合现有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获取新知识的敏锐性。

2.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涉及到未知领域时能抽象出实际问题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演绎推理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计算能力。

4.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清楚的运用和表达自己的所学知识和对问题的认识。

5.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团队中能发挥良好的沟通、管理和领导作用。

1.在教学中除了讲授以外,充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通过课程论文、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生讲解课程习题和作业、书面或口头报告以及论文答辩等形式来提高学生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同时也经常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学科的各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竞赛活动,特别是参加相关横向课题的研讨或创新创业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

1. 数学思维与经济分析、数学分析、概率论A、数理统计、大数据探索性分析、商务大数据案例分析、金融数据风险建模

2.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分布式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挖掘、应用回归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贝叶斯统计

3. Python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统计软件、深度学习、计算统计、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

4.综合英语读写、综合英语视听说、管理学、运筹学

素质

1.身心健康

2.道德修养

3.民族精神

4.理想信念

5.国际视野

6.人际交往

7.团队合作

8.创新创业

1.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向上的心态。

2. 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树立坚定的政治理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培养自身的专业精神。

5.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国际视野,具有国际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素养。

6.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7.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协调能力。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比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

2.通过体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班会、人文教育和专题讲座等来加强身心健康、道德修养和理想信念的培养。

3.通过军事教育与训练、参观学习、爱国主义讲座等使学生树立民族精神。

4.邀请国内外专家通过讲座来增强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国际视野,也鼓励学生与国内外院校进行积极的交流。

5. 通过举办集体活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包括参加各种竞赛等。

1.体育课、军事理论与训练

2.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

4.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设计、创新创业拓展、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