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1-22浏览次数:148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展个性”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养通晓法律和现代商务交易规则,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和国际化视野,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中外企业、非盈利组织、政府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及标准

知识结构

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成分为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两部分,在知识结构上充分体现复合型的特点。

通识知识

以通识教育推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普及、开放与共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包括两大部分:经济与法律类知识;行政管理类知识。

经济与法律类知识包含两部分,一是经济与法律类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以搭建经济与法律类的知识平台;二是经济与法律类的实务性技能,通过学习实务性技能,以在经济行政管理运用中践行实务界的做法,更好地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效率。

行政管理类知识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是搭建专业平台的基础,包括政治学原理、管理学、法学概论、公共伦理、社会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课程。

专业课程构建学科框架并体现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素养,拓宽知识结构,满足个性需求,其中,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英)、管理沟通、行政领导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企业行政管理、公文写作、电子政务、公共礼仪、会议管理、社会政策、比较公共政策(英)、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应急管理、交流艺术(英)、申论与行政职业能力等。

能力

通过培养,强化学生的行政管理能力,彰显“实务化”的特色,包括以下几方面:

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技术,能熟练进行专业文献和政策法规等资料的检索查询,并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和政策分析能力;

掌握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电子化办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等人际沟通能力;

熟悉国内外经济行政管理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具备依法行政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初步具备解决经济行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读、写、听、说等方面达到学校要求的国家英语水平,能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文献;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素质

素质培养主要通过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等,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沟通能力、责任意识和团队作风,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使本专业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的实践和适应能力的外向型和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

三、培养方式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展个性”的指导思想,培养方式多样化、标准化。

培养方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手段,包括理论传授、案例教学、双语教学、计算机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外聘知名人士授课等多样化的形式;

二是课外实践方式,包括假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

三是通过行政管理模拟训练,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四、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合格,给予相应的成绩、绩点和学分。成绩考核严格按照《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总则》《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教学质量保证

本专业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严格按照学校、学院及专业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制

本科学制为四年,详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七、学分


总学分

必修课

选修课

课内教学

实验教学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169

133

36

131

26

12


八、毕业与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九、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见附表。

                                                        知识、能力和素质矩阵图

要素

内容

目标要求

方式方法

核心课程

知识

1.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3.通识教育知识

4.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1.掌握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类专门知识,经济与法律类知识,且能结合实际运用。

3.积累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等。

4.掌握金融、国贸、会计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并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等。

1.通过课程讲授、小组教学、习题课、实验作业等进行教学。

2.通过课程讲授、小组教学、作业、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进行教学。

3.通过课程讲授、小组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进行教学。

4.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通过课程讲授、小组教学、案例教学、实验等进行教学。

1.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管理学、政治学原理、法学概论、经济学原理、社会学

2.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英)、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领导学

3.大学语文等

4.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管理信息系统

能力

1.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4.行政事务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5.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获取、更新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2.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演讲能力、人际沟通及信息获取能力。

4.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方法,具备组织、领导和管理行政事务能力,积极参加各项实践及公益活动等。

5. 掌握一般的通用办公技能、信息与通讯手段等。

1.通过专业教学改革,将部分课程内容交给学生自学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案例教学和实验课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并通过课程论文来提高学生文献检索和综述的能力。

2.通过课程教学启发学生思考、提问,通过案例教学和实验室模拟教学相结合、小组讨论等,提升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

3.通过辩论会、案例教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课程作业中的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来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4.通过到实习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第二课堂,锻炼现场工作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担当组织者等培养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计算机课程、实习等环节来实现。

1.创新创业拓展等

2.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当前公共政策热点问题系列讲座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语文、管理沟通

4. 行政实务模拟训练、国际商务模拟、行政领导学、会议管理、电子政务

5.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英语、公文写作、管理文秘

素质

1.健康的身体素质

2.良好的心理素质

3.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意识

5.开阔的国际视野与宽广的人文情怀

1.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向上的心态。

2.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遵守公民道德规范。

3.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树立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

4.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5. 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培育人文情怀,加强文明修养。

 

1.通过体育课、体育比赛、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2.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培养道德修养。

3.通过军训、外出参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促使学生树立民族精神,通过专业课中的正面教育、专题讲座、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

4.通过师生课堂互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通过运动会、社团活动、班级活动、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通过专业课中灌输国际化视野,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等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培育宽广博厚的人文情怀。

1.军事理论与训练、体育

2.思想道德修养、法学概论等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公共关系学(英)、创新创业拓展、社会实践

5.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大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