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者:陈豪发布时间:2019-11-07浏览次数:2039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前沿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法律与惯例,熟悉现代国际商务环境特征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具备从事国际商务经营与决策管理能力和开展科学研究潜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及标准

以适应社会发展与地区经济建设需要为导向,以应用经济学高原学科以及国际贸易学重点学科为依托,以教育部“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试点改革”项目为平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展个性”的总体培养要求,确立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应具备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活动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业务执行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专业培养规格具体表述如下:

1.知识结构

通识教育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以及哲学与社会、文学与艺术、科学与创新、数学思维与经济分析、文化历史与国际视野等;

学科基础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法学等;

⑶专业知识:国际经济与世界经济理论、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中国对外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

⑷相关专业知识:国际商务管理、金融、会计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2.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具备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数学或统计方法分析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执行能力。善于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具备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开展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业务的运作及信息处理能力;

⑶语言应用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均达到较强水平,跨文化沟通能力强,中文表达能力强;

⑷科学研究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经济调研、统计分析、论文写作等基本方法,具备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的潜力;

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获取新知识能力,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⑵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优良的公民和职业道德;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开拓进取、勇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开朗乐观、强身健体,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方式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学生素质培养为先导、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教育为基础的培养要求,通过构建相互融合、协调和开放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及素质培养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具体培养方式如下:

学分制培养方案以“外语教学目标化、理论教学基础化、实务教学应用化、能力培养多元化”为指导,突出重点课程(数学、英语、计算机、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的地位。

在通识教育模块中,强化英语、数学、计算机和其他工具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同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课程,突出思政课程对学生政治思想素质、身心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判别力,表达力,获取、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在学科基础课模块中,强化经、管、法、理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侧重于拓宽和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和就业适应性。部分课程采用全英语教学,鼓励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市场竞争意识。

在专业课模块中,课程设置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依据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向国际贸易相关领域扩展。通过邀请企业家开设系列讲座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特色教材建设,强化学生国际贸易基本操作能力、专业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写作能力等培养,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专业选修课分设两个模块,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系列模块和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系列模块,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综合运作能力,满足具有不同择业取向的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需要。

在个性拓展课模块中,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创业、继续深造等多种需要,增设相应的实践模块,使实践教学形式多元化,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运营能力,国际贸易现实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判断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国外原版教材、国际贸易特色教材和课程教辅资料建设。

在教学方法上促进前沿问题讲座、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等互动式教学;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推进网络化、多媒体化、情景化和双语教学。

在考核办法上既重结果也重过程,必修课采用考试方式(全校共同课通常采用教考分离),选修课一般采用考查方式,每学期考试科目一般控制在5门左右。加强各门课程的教学方案建设,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办法,通过笔试、口试、网络测试、上机实验、方案设计、调查报告,分析报告、专题论文等多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密切衔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扩大专业与政府主管部门、知名跨国企业、国内外同类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为目的,以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为依据,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育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有益的学术活动和学术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创业交流活动、职业素质养成实践、校际交流、跨国文化交流等活动。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支持系统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和检测系统,有效提高专业培养效果,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四、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合格,给予相应的成绩、绩点和学分。成绩考核严格按照《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学分制教学培养方案总则》《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教学质量保证

1. 教学培养和管理中,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质量保证体系规定执行;

2. 组建由国际国内知名学者和教育管理者组成的人才培养咨询委员会,不断完善课程与培养体系设计;

3.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六、学制

本科学制为四年,详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七、学分

总学分

必修课

选修课

课内教学

实验教学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166

128

38

128

26

12

八、毕业与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九、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指导性教学计划见附表。

知识、能力和素质矩阵图

要素

内容

目标要求

方式方法

核心课程

知识

1.通识教育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

4.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经济管理基本知识。

2.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领域理论、工具和业务运作方式,以及相关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

3.理解并掌握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课程知识,以作为专业知识的有益补充。

4.了解科学技术、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全方位知识。

1.主要通过课程讲授、上机实验、习题课和作业等方式完成。

2.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分组讨论、上机实验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完成。

3.主要通过选修方式、课堂授课、随堂测试等方式。

4.通过课堂授课、作业测试、自主学习等方式。

1.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

2.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中国对外贸易

3.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国际商务等

4.哲学与社会、文学与艺术、科学与创新、数学思维与经济分析、历史文化与国际视野等

能力

1.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分析能力

2.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

3.跨文化沟通能力

4.科学研究能力

5.批判思维能力

6.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

1.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际问题。

2.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开展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业务运作及信息处理能力。

3.具有较好的语言沟通与运用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经济调研、统计分析、论文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5.具备较强的探索精神、批判思维和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1.集中授课、分组讨论、案例教学、上机实验、测试考核等方式。

2.课堂授课、案例分析、企业调研、企业高管授课、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方式。

3.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短期海外游学等方式。

4.论文、实习报告撰写。

5.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课程小论文、课堂授课学习等方式。

1.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中国对外贸易、世界经济概论等课程

2.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运输与保险、国际商法等课程

3.商务沟通与函电、英语视听说、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

4.国际经贸论文写作、课程小论文、调研与实习报告

5.国际贸易实训课程、英语听说相关课程、毕业论文与实习报告总结

素质

1.热爱祖国、积极向上

2.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3.奉献精神、社会责任

4.探索创新、团队合作

5.国际视野、人文情怀

1.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向上的心态;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2.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素养与社会公民意识。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全球视野和大局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1.通过体育课、军事教育与训练、体育比赛、思政课等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2.通过军事教育与训练、外出参观、爱国主义讲座等使学生树立民族精神。

3.通过专题讲座、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理想信念与人文情怀。

4.通过参加市级与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

5.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开设专题讲座等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2.国际贸易模拟、社会实践等环节

3.社会实践、企业家讲座

4.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课程论文等

5.相关通识教育课程

 

附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2019级.docx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2019级.xls